日本孩子6岁前要完成的十个任务,发给大伙参考!
1、独立上学放学
日本流动人口少、犯罪率极低,所以日本母亲才得天独厚地有机会训练孩子独立,不只练习孩子单独过马路,还放下让孩子自己背着书包上学放学,乘坐地铁或走路。之前有张图引人注目,说在香港地铁上,有大人陪同的是香港人,而那些单独坐地铁的孩子总是是日本人,可见日本孩子的独立到哪儿都是一道风景线。而中国母亲,大可以在让孩子了解自我保护的同时,适合放下。
2、自己整理房间、书包、自己洗衣服
日本孩子6岁前,不只要我们的事自己做,还需要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除去整理我们的房间,叠被子、铺被单、整理房间、清除灰尘,家的家务也要帮忙。日本的大部分父母都不同意付费给孩子做家务,由于孩子也是家庭成员,为家庭做贡献是责任。
我们的书包需要整理什么文具、什么书本都是孩子自己决定,漏了忘记了那是我们的责任,绝对不会出现忘记带作业本反而责怪母亲的现象。从三岁时开始,日本母亲就会尝试让孩子学习怎么样清洗我们的衣服,到了6岁,可能就要承担起全家人衣服的清洗了。
3、节省的习惯
在日本的校园里,老师和孩子们极少用纸巾,大部分状况下都会自带毛巾。这跟日本国土小资源少、环保意识强有非常大关系。从开学第一天,孩子就要从家带回毛巾,由老师教会孩子怎么用和清洗毛巾,用完的毛巾一般会挂在桌底或凳子底下晾干,老师们会建议孩子自己在凳子下绑一条小绳子,将毛巾晾在上面,再用晾衣夹夹紧预防掉下弄脏。每一个孩子从小都培养节俭的意识。
4、每周给家人筹备一顿饭
当孩子到了6岁,那样就要开始每周一次的承担起全家人饭食的工作了,这可是主人翁责任感培养很棒的任务。大部分家庭会选择在周末,大人在这天会很享受地等待孩子的服务。
而孩子的任务不只包含做饭,还包含到菜市场买菜、刚好缺柴米油盐的还要买,真的是任务艰巨呀。父母会给孩子少量的金额,孩子不只要决定买什么菜,还需要将钱花得合理,保证营养均衡。怎么样跟人讨价还价、付钱也可是技术活,孩子的持家之道、跟人交际的技能就慢慢积累起来了。
每周一顿饭日,还会让孩子对食物和爸爸妈妈了解感恩。
5、培养爱劳动的习惯
去过日本学校的人都了解,不少学校的值日、打扫和发放午餐都是由孩子们轮流做的,无论低年级还是高年级,轮到值日的当天,都会比其他孩子早下课先行一步到饭堂,穿上白大褂、戴口罩,几人一组,或搬着沉重的碟子,或分发饭菜,忙得不亦乐乎,由于劳动也是日本学校学习的一部分。即便是那些当天不值日的学生,看到需要帮忙的也会搭一把手。由于在日本孩子眼里,劳动是随时随地、易如反掌的事情。
6、有我们的想法,无需一直得到父母的同意
日本家庭不只重视培养孩子独立,还看重孩子独立考虑的能力。孩子们的想法,父母可以不同意,但常见会得到爸爸妈妈的尊重。孩子们只须有想法并且有理有据的,大多都能得到推行。对日本爸爸妈妈来讲,实行力有时比想法更难能可贵。并且爸爸妈妈对事物的怎么看或许会错误或过时,即便错误,孩子们也能在碰壁中得到宝贵的成长经验。所以6岁前的孩子需要培养独立考虑的习惯。
7、团队合作精神
日本的校园很看重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无论是绘画还是舞台表演,大部分状况下都看到孩子们集体创作或表演的身影,即便是萨克斯等重视个人的表演节目,也是几个孩子同时上阵。孩子的爸爸妈妈也是以自己为榜样,给孩子打造团队合作的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也总是是日本企业突出的企业精神。
8、至少有一次野外存活的历程
为了让孩子培养坚韧顽强的性格特点,除去在冬季赤裸体体跑步外,6岁前的孩子一般会被建议至少有一次野外存活的历程。具体是一班孩子一块,在类似无人岛的地方独立存活一周,工作包含探寻食物、找柴火烹饪、搭建帐篷,甚至自制食盐,排泄了要了解挖洞掩埋,怎么样不迷失方向等。历程过野外存活的孩子,即便平常在家懒惰的,也会变得勤快和友好,团队合作意识强。
9、了解跟人和平相处
两个孩子看中某个东西,或遭遇稀缺的东西大伙都想拥有时,孩子们会习惯通过和平的方法,譬如猜拳等决定哪个能拥有,而不是通过争抢。大人也会从小教会孩子这个好的习惯和教养,所以日本的孩子极少会出现为了争夺某个东西而打得头破血流的。
10、礼仪谦让
在日本的电视剧或电影中,大家总能见到很礼貌的日本男性或女性,他们会弯腰问好、笑容可掬。其实这也是日本孩子从小需要了解的基本礼仪,不只要了解微笑,还要了解说谢谢,所以日本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彬彬有礼、讨人喜欢,在国际上也让人津津乐道。中国的孩子不需要弯腰鞠躬,但基本的打招呼问好、谦让、微笑、说再见,在别人面前了解控制情绪、不粗野,是每一个家庭需要教会孩子的事情。
纵览上面十件事情,大伙可以看到的是,日本的孩子重视的是独立存活、动手能力,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没见到中国孩子的所谓认字、加减乘除、拼音、英语等丁点儿的踪影。婴幼儿说,从心理进步来讲,中国孩子的功利性智商开发是违背儿童心理发育的规律的。过犹不及,不少小学生1、小学二年级已经出现不想上学情绪,值得中国爸爸妈妈深思。通常来讲,6岁前的孩子还是以游戏和基本生活技能的培养为主,不然会抹杀孩子的灵性,甚至会让孩子用一生才能消化掉负面的影响,无异于过早给孩子自掘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