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暮子,过去的高中三年级父母,教育考试报道专家,接触了很多高中三年级父母,深谙考生、父母的喜怒哀乐。从本期起,本报连续刊登她写作的文章,和父母聊聊高考考试的那点事。
孩子要高考考试 父母别紧张
暮 子
孩子一上高中三年级,便成了全家关注的重点,孩子的每个成绩,牵动着父母的神经,父母情绪伴随孩子的成绩起伏波动,父母不敢大声说话,不看电视,谢绝会客,甚至调整我们的工作,降低出差,全程伴随孩子。不少父母,与亲朋好友的谈话只有一个话题,就是孩子考大学。父母已经到了牺牲自己生活的地步。
尽管父母无怨无悔地为孩子付出,总是由于过分关注,常常唠叨,频繁询问成绩等缘由,与孩子产生矛盾。大部分爸爸妈妈感到很委屈,这一年中,紧张、焦虑、疲惫不堪,筋疲力尽,真可谓家有考生,全家受累。
陈女性的女儿今年上高中三年级了。从暑假开始,陈女性就进入了备战状况。她天天都密切关注着女儿的一言一行,生怕女儿有哪些不好的动向。陈女性还买了减压方面的书给女儿看,常常到学校和班主任交流。听说天天下午吃一个苹果能够帮助新陈代谢,能减轻重压,她就天天下午到学校给女儿送苹果。结果,女儿不只不领情,反而对她的关心非常反感,学校老师也让她不要老往学校跑。“我就是想帮孩子顺利度过高中三年级,怕她重压太大。没想到做了这么多,反而不对了。”陈女性感觉非常委屈。
参加高考考试本来是学生的事情,目前却叫人感到,高考考试真的是在考父母。为何孩子参加高考考试,父母会过分紧张?
伴随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近十年大学扩招,北京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的教育,高考考试录取率不断提升,上大学已不再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了,父母、孩子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说的那样,“整个社会正处于由温饱型向进步性阶段过渡,老百姓的观念从‘有学上’转到‘上好学’”。专科基本不考虑,非本科不上,这是北京大多数孩子和父母的想法;近几年的复读生里,600多分的学生不在少数,考不上清华、北大誓不停手;非某专业不读的现象,愈加多;港澳大学在京招生,愈加受热捧,不少北京高分考生,甚至状元,舍弃国内一流大学,而选择去香港澳门念书。
因为先进的大学,好的专业扩招比率远远低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比率,清华、北大每年在京招生的总数也就几百人,这就导致了新的角逐重压。父母既有精神重压,也有经济重压。父母对孩子同意高等教育的期望值水涨船高,追求好学校、好专业、好的教育资源,成了角逐的焦点。
除此之外,近几年用人单位的学历门槛愈加高,用人单位人才结构不均衡。腾讯—麦可思最新出炉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截至3月底签约率为39%,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近年来,不少企事业单位招聘了大量的研究生,这类研究生干的却是本科生、中专生的工作。某电信企业的前台员工学历都是硕士。
有媒体报道,上海卢湾区的环卫局招30名清洗工,竟招来了100多人报名,其中还有不少大专生和本科生。而在南京,23个殡仪馆职位也有上千人角逐。
南京六城区计划招聘中小学及婴幼儿园老师共451名,6000多名高校毕业生竞聘,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招考比率接近14∶1,其中研究生、博士生占相当比率。
另据统计显示,2011年国考审核通过人数已超越141万,报录比率为88∶1。
在父母的潜意识里,孩子考不上大学,就没了找工作的基本条件,无法得到基本生活保障,甚至会联想到孩子以后结婚生子面临的巨大生活重压。可见,大学毕业学历已经成为求职就业的最低门槛。严峻的就业形势,让父母心里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和焦虑。
父母期望孩子好好学习,获得好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当然也不不承认,有的父母是把自己未达成的各种理想,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期望孩子给自己争气、争脸。这也就成了孩子考大学,父母比孩子还紧张的缘由。
一届一届的父母都是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氛围中,熬过高考考试这一年的。今年新一届的高中三年级父母应该摆脱这种氛围,跳出这个怪圈。孩子高考考试,父母你可别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