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2019年上海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要点总结

   日期:2024-12-05     来源:www.hnqinglei.com    浏览:742    
文章简介:小学习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要点总结 第一单元     地方与方向 1、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 ①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小学习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要点总结

第一单元     地方与方向

1、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 ①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 了解以哪个为标准来判断地方。

    ③ 理解地方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 地图一般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日常的方位常识:

    ① 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 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 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

    ④ 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应该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

2、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办法计算。

(2)想口诀来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样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3、没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办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假如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倘若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2)除法的验算办法:

没余数的除法的验算办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办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第三单元     统计

1、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

2、察看、剖析复式统计表要先看表头,弄清每一项的内容,再依据数据进行剖析,回答问题。

3、求平均数公式:

总和÷份数=平均数     总和÷平均数=份数     平均数×份数=总和

5、复式统计图的特征:有益于数据的比较,更容易分辨相同项目有什么区别。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口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办法:

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办法:

先用整百数乘一位数,再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先用整百整十数的前两位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小窍门:口算乘法:整10、整百的数相乘,仅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笔算乘法

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需要注意的地方

1、估算: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10、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2、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3、但凡问”够不够,能否”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卷。→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4、有关公式:   因数×因数 = 积     积÷因数 = 另一个因数

5、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三 )位数,也会是( 四 )位数。

  第五单元        面积和面积单位

1. 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米)。

2.理解面积单位的意义。

1平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米。

1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1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在日常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米的例子。比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光盘或电线插座)、1平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4.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5.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6.正确理解并熟记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米 = 100平方分米 = 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相邻两个常见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相邻两个常见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

背熟公式:

1、周长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 (长+宽)× 2

长 = 周长÷2-宽        长 =(周长-宽×2)÷2

宽 = 周长÷2-长        宽 =(周长-长×2)÷2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2、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已知面积求长:长=面积÷宽

已知面积求宽:宽=面积÷长

注 意:

(1)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未必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未必相等。

(2)  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3)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没办法比较。

(4) 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未必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未必相等。                         

第六单元    年、月、日

1、一年有十二个月,1、3、5、7、8、10、12 这七个月是31天叫做大月, 4、6、9、11这四个月是30天叫做小月,平年2月是28天,全年有365天,闰年2月是29天,全年有366天。

2、一年分四季,每3个月为一季;   1、2、3月是首季,4、5、六是第二季度,7、8、9月是第三季度,10、十1、十二是第四季度。

3、1月分为上中下三旬:1-10号是上旬,11-20号是中旬,21-30号是下旬__________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通常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需要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而2000年是闰年。

5、24时表示法:在1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常常使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 一般叫做24时计时法。

6、超越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越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譬如下午3时→3+12=15时。

7、时间段的计算: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譬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8.经过的天数的计算: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 比如:6月12到6月30日是几天?(30-12+1=19天)

9、常见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10、特殊日子:1949年十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月1日元旦节,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五一劳动节,6月1日六一,

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9月十日教师节,十月1日十一国庆节

11、时间单位进率:

1世纪=100年             1年 =12个月        

1天(日)=24小时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钟           1周=7天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意义:像3.45,0.85,2.60,36.6,1.2和1.5如此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低于两位的小数。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几百几十几)。小数部分每一位都要读,按读电话号码的办法读,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比如:127.005读作:一百二十七点零零五。

3、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互换。小数不同表示的分数就不同。

比如:0.5=5/10   0.50=50/100

4、运用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的常识写小数;把7角、7分改写成以元作单位的小数。

5、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

把“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它的百分之一,也就是0.01

6、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0.1),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1)。

7、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

假如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

8、比大小的两种状况:跑步是数越少越好;跳远、跳高是数越大越好。

9、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相加、减。

10、小数加减法计算。(特别注意:12-3.9;  9+8.3 等题的计算。)

11、小数未必比整数小。(如:5.1 >5  ;1.3 > 1等)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

简单的排列:有序排列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简单的组合:组合问题可以用连线的办法来解决。

组合与排列有什么区别:排列与事物的顺序有关,而组合与事物的顺序无关 。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