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有一种冷叫“奶奶感觉你冷”,如此给孩子穿衣,真会害了他!

   日期:2025-01-29     来源:www.fqcyw.com    浏览:418    
文章简介:一“有一种冷,叫奶奶感觉你冷”这是一句对“婴儿捂热综合症”的戳心评论。 就在3月19日,江苏淮安,一名半岁男宝宝出现捂热综合症,体热高达40°c,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有一种冷,叫奶奶感觉你冷”这是一句对“婴儿捂热综合症”的戳心评论。

就在3月19日,江苏淮安,一名半岁男宝宝出现捂热综合症,体热高达40°c,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这名婴儿患病是什么原因让人哑口无言,“奶奶怕孩子生病再着凉,于是给孩子穿了5件衣服3层袜子,致使孩子患上捂热综合症”。

依据百度百科资料解释,“捂热综合症”是幼儿容易见到急症之一,多因给孩子过度保暖或捂闷过久引起,其病死率高达18.33%,且伴有不可逆的后遗症。

对于这个在此前已经生病的小孩子儿来讲,这次患病无疑是“旧伤未愈又添新伤”,这让孩子瘦小的身体很难承受,也让家人后悔自责。

相信有不少爸爸妈妈也为此事件“感同身受”,为了防止相同事件发生,“捂热综合症”也需要被引起看重。

怎么样正确认识“捂热综合症”?

 

近几年,婴儿患捂热综合症的新闻常常出现,纵览这类悲剧,其中大部分事件是“婴幼儿教育陋习”致使。

 

那些历程过悲剧的父母,一直事情发生之后才会意识到,所有过错归咎于我们的无知和看护。

因此只有对“捂热综合症”有足够的认知,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才能降低此类悲剧的发生。第一,需要知道关于“捂热综合症”5个方面的常识:

1.捂热综合症是什么?

 

捂热综合症,也称为蒙被综合症,未满月的新生儿特别多见,一般都发生在寒冷季节,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发病高峰期。

假如婴儿被蒙住头部,或者穿的过厚,就容易导致呼吸道受阻,引起慢性不全性缺氧,大汗淋漓,高渗性脱水。

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紧急者并发呼吸衰竭、脑水肿、休克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2.婴儿捂热综合症的主要表现有什么?

通常情况下,会出现高热或超高热,体温可达41℃~43℃,全身大汗淋漓,衣被湿透,脱水,面色苍白,哭声低弱,拒绝吃奶。

蒙被的孩子还可能出现缺氧表现,紧急者会出现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反应迟钝,抽搐或昏迷。

3.为何婴儿容易患捂热综合症?

捂热综合症多发生于1周岁以下的婴儿,尤其是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因为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完善,对外面气温的适应性较差,

假如婴儿穿太厚,产热过多且热汗散开缓慢,就会出现产热和散热不相协调,最后致使婴儿体温上升至高热。

4.怎么样预防捂热综合症?

 

a.维持适合的环境;

假如室内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建议开空调,调整为适合温度,而不是一味地为孩子增减衣物,引起身体不适。

通常情况下,冬天适合的室内温度应该维持在22℃到24℃之间,在室内活动,还需要注意开窗通风,维持空气流通。

b.正确判断孩子冷暖;

家最好常备温度计,在必要时刻可以得到准确且靠谱的数据。

判断孩子冷暖,最简单的判断办法就是摸孩子的脖子和背部,假如这两处是温热的,则表示穿的刚刚好,反之则要适合加减衣物。

 

C.倡导母婴同室不同床;

母婴同睡在一张床上,比较容易形成蒙被窒息,婴儿因捂的太紧太热,散热不准时体温上升、或者婴儿含着奶头睡在妈妈腋下窒息死亡。

 

d.给孩子正确穿着;

给孩子穿衣,需要谨记3点:

1.着装厚薄适中,舒适温暖。(衣物过厚,不利于散热)

2.尽可能宽松,不可以过于束缚。(衣物宽松,便捷脱穿)

3.三暖一寒一凉。(腹部、后背、足部保暖,寒头凉心胸)

婴儿捂热综合症怎么样救治?

“气温骤降,尽可能防止带孩子外出”,假如需要要外出,也不可以里三层外三层地把孩子包成粽子,忌讳紧急捂住婴儿口鼻,影响呼吸。

在外出途中,也需时刻关注婴儿的情况,如面部表现是不是变红、呼吸是不是急促,同时也要适合补充水分。

假如孩子出现过热症状,需要采取紧急救助三步骤:1.降温2.给氧3.液体疗法。

1.降温

 

当孩子出现身体过热时,第一打开孩子衣服,带孩子到更空旷,或者空气流通的地方,不影响婴儿呼吸,加速自己散热;

 

使用物理降温法,用湿毛巾,或者冰垫(夏天用)敷在前额、温水擦浴等,切忌不可以用发汗药,以免出汗过多加重虚脱。

 

假如孩子因着装过多,出现很多汗水,排尿少,说明孩子存在脱水问题,此时要适合补充水分,在饮水中添加适当的盐分。

2.给氧

 

飞速给氧是治疗的需要方法。给氧可以提升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含量,改变机体缺氧症状和呼吸状况。如有脑水肿出现,应该采取高压氧治疗。

3.液体疗法

 

因为患儿高热大汗后使水液很多丢失,会引起脱水和酸中毒,因此需要积极补充水分,纠正酸中毒。应使用静脉补液,补充葡萄糖、生理盐水和碳酸氢钠。

 

以上3种急救方法中,物理降温适用于仅有轻微地发热症状的患儿,后面两种因涉及医疗救治,需要专业大夫才能无误操作,因此这里仅供科普。

 

总之,一旦婴儿出现紧急的体热症状,需要立刻送往医院救治。

庄子曾说:“小心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

这其中的道理也适用于“幼儿的生命保护”,期望那些原本可以防止的悲剧,不再由于大人缺少婴幼儿教育知识而发生。

不要再让悲剧重演,普及婴幼儿教育常识,倡导科学婴幼儿教育,让所有些孩子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长大!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