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不少同学口口声声说迷茫,却连一些关乎将来的基本名词都不了解,更不要说它们的意义了,譬如:绩点、学分、平均绩点等。
其实,它们不只跟考试息息有关,更要紧的是,会干扰你的毕业和就业,绝对不要小看。今天就来和学姐一块儿看看吧,记得珍藏哦
第一,学分和绩点并不相同。
01.什么是学分
学分,是用于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计量单位,按学期计算,每门课程及实践环节的具体学分数以专业教学计划的规定为准。部分学校也有按学分收费的规范。
大学里每一门课程都有肯定的学分。只有通过这门课的考试,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只有学分积累到专业需要后才能毕业。因此千万不要信“不挂科的大学不完整”这种话,一不小心就会遭到学校的“特殊关照”,长期下来还有被退学的风险!假如提前修完所需要课程与学分,还可以提前毕业。学分制是一种愈加灵活的弹性学制,为学生在校期间创造了更多的灵活性,包含在一段时间内申请休学、创业,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前毕业与辅修、攻读其他专业和学位。
每一个课程学分不同,所占网站权重也不同。
绩点简单来讲,就是加权的课程学分(原始学分绩点)+加分绩点
绩点等级是评估学习成绩的一种办法,国内大多数高校通用的计算办法是:绩点=分数/10-5,绩点等级表如下:
平均学分绩点(Grade Point Average,即GPA)是以学分与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与质的计算单位,以获得肯定的学分和平均学分绩点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规范,推行多样的教育规格和较灵活的教学习管理规范。
平均学分绩点(GPA)有多种计算方法,以标准4.0算法为例:将学生修过的每一门课程(包含重修的课程)的课程绩点乘以该门课程的学分,累加后再除以总学分,公式如下:
平均学分绩点(GPA)=(每门课程的学分数*对应课程的绩点)的总和/学分的总和
(注:不同学校GPA计算办法存在差异,请以各高校官方网站为准)
在大学,平均学分绩点影响那几个方面?
1.奖学金
2.转专业或修读第二专业
3.保研
4.出国留学
5.申请交流项目
平均学分绩点是综合评价学生学习力和水平的要紧评价指标之一,能便捷地与美国的GPA制挂钩。想出国留学的中国本科生应该引以为重。
不论你四年之后的选择是考研还是就业,高学分绩点为你考研/找工作筹备的加分项。考研自不必说,所有些研究生导师在面试里面最想要的学生都是那些具备好学习态度的人,相信研究生导师也不想要有挂科的人在我们的团队里吧。
“我也不继续做学术研究”,“学到的东西又在实质工作里面没用途”,“我又不缺奖学金那点钱,应该就无需学习成绩有多好了吧”!NONONO,找工作也是要看成绩的。
HR看成绩的那些方面:
看GPA
GPA即所谓的绩点,绩点是衡量学生是不是真的各科均衡进步的一个要紧标准。绩点越高,学习力越好这是不争的事实。
看专业排名
不少HR在看简历时会特别注意专业排名,专业排名的具体呈现方法应该是,综合大学四年下来你的专业排名占到专业的前百分之多少,一般上多数的HR会倾向于专业排名前20%或30%的人。
看是不是获过奖学金
除去看GPA与专业排名,HR注意的第三个方面是,是不是在在校期间获得过奖学金,有人说大学日常必须要获得一次奖学金向HR证明我们的学习力。这确实是非常正确的想法。